top of page

《策展藝思》專欄分享

大英博物館

大英博物館,好有藝術「財」!

BY TIFFANY CHEN​|20 APR 2021

博物館從過去策展人以收藏、研究、保存為主要工作,到現今以更積極地策展,發展以「人」的體驗、感受與學習的公共服務為目標,其實與過去的角色,確實是更不一樣了。

徘迴與錯過:大英博物館95號展廳

BY TIFFANY CHEN​|31 MAY 2021

無論你是觀光客與倫敦人,都必去巡禮如一部人類文明史的大英博物館,而且,無論你在倫敦住多久,大英博物館仍然有許多讓人不斷徘迴與錯過的區域,除了典藏與不斐價值,也總能策畫引領時代風潮或話題的展覽,並舉辦各種讓人趨之若騖並賦權公眾的活動。

PRESTIGE 2.webp
PRESTIGE 3.webp

時間的旅者—中國玉器的英倫旅行

BY TIFFANY CHEN​|05 MAR 2022

在中國,玉石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價值甚高的材料,且以美麗與其神秘的特質而備受推崇,而大英博物館從2002年建立玉器展廳,可以說是中國玉石文化與英倫博物館思維的最直接交流,而這樣的「時間旅者」,也創造了屬於東西文化交流碰撞的有趣想像。

博物館中的「夢的設計師」

BY TIFFANY CHEN​|30 NOV 2021

2019年,打破V&A博物館參觀人潮的 《Christian Dior:夢之設計師Designer of Dreams》特展,吸引了超過59萬名參觀者前來朝聖,展覽過程中不但一票難求,博物館現場也被驚人的人潮給淹沒,可以說是時尚精品、博物與藝術的跨界融合,這樣的示範相當有趣,而且,絕對值得一觀。

PRESTIGE 4.webp
PRESTIGE 5.webp

錯過與徘迴:皇室珠寶的傳奇與悲歌|倫敦 V&A 博物館

BY TIFFANY CHEN​|01 OCT 2021

從建築、雕塑、陶瓷、紡織、武器盔甲、繪畫、家具、珠寶、服飾、時尚、攝影、與跨領域演出, 一角一隅、 一物一件,都讓倫敦 V&A 博物館獨具特色,無論是迴廊式的雕塑展,或是長廊中的珠寶展廳, 這間堪稱是全倫敦最「浪漫」的博物館,非常值得一而再、再而三地不斷徘徊,說它是倫敦別具風格的博物館,也不為過。

在特洛伊看我們在大英博物館的徘徊與錯過

BY TIFFANY CHEN​|01 SEP 2021

 影響西方藝術與文學3,000年的特洛伊戰爭的故事,在 2019年底在冠狀病毒準備肆虐人類時,在大英博物館正式回歸,浩浩蕩蕩地舉辦《特洛伊:傳說與真實(Troy: myth and reality)》特展,這場可說是極為龐大陣容的展示,以300件來包括大英館、牛津阿什莫爾館、丹麥國家館等不同博物館、不同世代的作品,來呈現特屬於洛伊的各種傳奇。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故事裡與現實中不同視角的特洛伊,以及大英博物館怎麼將此兩者融於一爐,策劃出最經典的展覽。

考古現場.webp
PRESTIGE.webp

倫敦國家畫廊:舉世追捧專注而深情的收藏

BY TIFFANY CHEN​|25 JUL 2021

2015年,高更(Paul Gauguin)的作品《你何時結婚?》以台幣約90億元成交;2017年,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的名畫《救世主》以天價約新台幣134.8億元落槌,成為當今世上最高拍賣價的畫作;2019年莫內(Claude Monet)的《乾草堆》約34億台幣成交;而2021疫情年,莫內在紐約蘇富比以《睡蓮池》以近台幣20億元的亮眼成績。剛剛所提到的畫家作品,你都可以在倫敦國家畫廊(National Gallery)看到,這個在周邊充斥著包括Trafalgare廣場、SOHO區中國城、國家肖像博物館等迷人景點的地方,它絕對是得留下足夠時間沉浸的地方,好好體驗舉世追捧專注而深情的西方藝術大作之處。

徘迴與錯過:兼容恐龍骨與9381克拉的藍鑽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

BY TIFFANY CHEN​|30 OCT 2021

位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的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(Natural History Museum),這間地鐵到站就到的超浪漫維多利亞式建築,形似中世紀大教堂,鄰近之前跟大家聊過的V&A與科學博物館,堪稱不限年齡皆處處驚嘆的博物館。它自1881年由大英博物館獨立,分佈在五層樓裡的30多個常設展廳,藏品包含了五大洋七大洲的動植物,可說是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館。館藏有700多萬件生物與標本,從植物學、礦物學、動物學、古生物學與昆蟲標本等五大類,無論存世或絕種的,通通撲飛千百萬年來到你的面前。 

IMG_5571-1200x900.webp
舉辦以蝴蝶為主題-充滿愛的詩句與哲學的展覽-希望帶給疫情下的人們一份重生與美麗的力量。-1350x900.webp

策展人的煉「心」術

BY TIFFANY CHEN​|10 MAR 2021

我在倫敦做了十年策展人,2020過年,有許多人像我一樣,返台過年卻因疫情隨著全球化亂竄而留在台灣。 人類上太空月球,發明3G、5G超越過去千年的科技大躍進等,卻無法敵擋病毒威脅,自以為無所不能的人類,尚未找到躍入正軌的入場劵前,身為策展人我們經常思索著能做些什麼?準備什麼?即便許多博物館或策展人,積極地活絡線上分享的知識交流,但我們都明白,線上永遠無法真正滿足人類對於文物或畫作的親臨感受。 

bottom of page